尊龙凯时 (中国)人生就是搏!建国门街道外交部街33号院居民陆曙东正在使用新安装的智能垃圾桶。小区内新设的6台单体智能垃圾桶,可以进行人脸、指纹识别,还可以刷积分卡,方便居民更好地分类投放厨余垃圾尊龙凯时 (中国)人生就是搏!,同时还能及时记录每个用户参与分类的频次和数量。本报记者和冠欣摄
今年下半年,北京市将推动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抓好垃圾强制分类试点示范。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部分,如何让老百姓由简单到规范循序渐进养成分类习惯,需要在设施投放、前端引导上做工作。
本市垃圾分类实行“四分法”,即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但近日记者走访一些社区的垃圾投放设施,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小区都集中摆放“四件套”。
崇外街道在设置了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有害垃圾桶之外,将可回收物垃圾桶“升级”为可分别投放纸张、塑料制品、金属、织物等的可回收箱;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忠实里社区也普遍在居民楼下只设立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两类垃圾桶,可回收物由社区引入的绿猫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平台派专人上门回收。
垃圾分类相关专家对记者说,垃圾分类设施并不要求集中统一摆放“四件套”,各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配备设施,但配套的设施应以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为基本分类组合,每个小区需有一定桶(站)接收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其实尊龙凯时 (中国)人生就是搏!,为了实现垃圾分类便民可操作,近几年市城市管理委一直大力推行“干湿分类”简易垃圾分类法,实质就是把含水量高、易腐坏的湿垃圾也就是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开。因此,本市凡是已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和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的居民小区,楼下应当必备绿色厨余垃圾桶和灰色其他垃圾桶,可回收物的分类投放和收集可以根据各社区情况因地制宜,有害垃圾由于产生量相对较小,且往往需要单独、封闭处理,目前大多数社区采取的是整个小区只设一个有害垃圾桶的方式。
在东花市街道忠实里南街1号楼楼下,只有一只绿色垃圾桶,两只灰色垃圾桶。一位年轻女士来扔垃圾,她踩下绿色厨余垃圾桶的脚踏板,先从塑料袋里抽出一个装着瓜子皮的小号塑料包,再将塑料袋内的垃圾一股脑倒进桶里,又把塑料袋和瓜子皮一同扔进了旁边的其他垃圾桶内。分类指导员封云英见了,立刻夸奖道:“姑娘分得真棒!”
这位年轻女士告诉记者,小区刚开始垃圾分类时,她也分不清垃圾的种类,引导员告诉她,放久了易腐烂的要扔绿桶,塑料袋和其他垃圾扔灰桶,“被引导次数多了,就知道该怎么分了。”
封云英说,引导居民垃圾分类不能急。最初,大家对垃圾分类不理解,也不知道该怎么分,她就告诉大家,先把菜帮菜叶、剩菜剩饭、瓜果皮核等最基础的厨余垃圾家里分好,等投放的时候,如果发现居民的厨余垃圾袋里混入了大棒骨、玉米核、保鲜膜等其他垃圾,她再一一提醒。等居民掌握了最基础的分类知识,她再循序渐进地教居民如何细分,比如蛋壳属于厨余垃圾,但坚果壳却是其他垃圾,动物骨骼内脏、茶叶渣、植物的残枝败叶是厨余垃圾,烟头、卫生纸、尿片是其他垃圾。为了让居民了解得更直观,她还特意要求社区做了一块图文并茂的宣传板挂在垃圾桶旁,“常见的生活垃圾上头都有了,大家伙儿看一眼就清楚了,省时又省事儿。”封云英说。
而对居民普遍觉得不好判断的可回收物,家住西城区丰融园社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李学英教给居民的方法更直接:“您就想想过去咱们卖破烂,那些能卖钱的大多都是可回收物。”
家住朝阳区花家地南里小区的赵女士刚刚网购了一只双桶垃圾箱,长33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的垃圾箱由两个连在一起的桶组成,左侧桶是褐色的,右侧桶是黑色的,桶身上还分别写着“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字样。“厨房里本来有一个单独的垃圾桶,原来择菜的菜叶、果皮、剩菜剩饭,擦灶台、擦手的厨房纸、纸巾,保鲜袋,都混着扔尊龙凯时 (中国)人生就是搏!,现在开始垃圾分类了,需要分开扔了,就从网上订了这个。”赵女士说,新的垃圾桶和原先的大小差不多,踩下踏板,左右两个桶的盖子同时开,有垃圾分开扔,既不占地方也不用一趟趟地往客厅里用来扔其他垃圾的桶跑。
要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还有居民采取了更简单直接的方法。家住劲松五区的朱先生把有一次吃肯德基全家桶的大纸桶留了下来,简单冲洗干净,套上塑料袋,放在厨房当厨余垃圾桶用,“最重要的是把厨余垃圾分出来就行了,能环保利用一下也别浪费。”朱先生说。